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渭南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全覆盖安全智能化管理助力绿色出行
在日益拥挤的城市中,电动自行车成为了不少市民出行的优选。但是,随之而来的充电难题、安全隐患以及设施构建等问题,成为了如今城市生活中无法忽视的零碎烦恼。尤为在陕西省渭南市,当地政府正在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来破解这些困扰群众的难题,让电动自行车顺畅行驶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渭南市政府明确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纳入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这个举措就像是为解决城市“停放充电难、安全防范难、设施建设难”问题打开了一把新钥匙。通过“小切口”撬动安全治理“大民生”,渭南在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优先在老旧小区、商业综合体、医院和学校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置充电设施。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居民的实际需求,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便利。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渭南市计划到2025年底,在中心城区建设30座电动自行车充电站,安装3000个智能充电接口。可想而知,电竞竞猜下载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而且,这些充电站的选址工作已经紧锣密鼓地展开,首批六座充电站已经确定了具置。更让人心动的是,政府还为大型站点增设了遮雨棚和应急维修箱等便民设施,充分考虑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渭南市还积极整治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专班负责人表示,已解决了27项难点问题,包括土地规划和电力扩容等,着力打造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建设的新样板。依托全国统一的智能监控平台,渭南对充换电设施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测,从而有效识别和防控过压、过流、过热等安全隐患。
特别为高校和骑手群体定制的解决方案也十分走心。在渭南师范富平校区,投放了百余辆共享电单车,提供“电租一体化”服务,累计换电3524次,令人欣慰的是,学生自购电动车的比例下降了40%。此外,渭南还投建换电柜集群,极大提升了电池更换的便利性,让骑手们可以在短短1分钟内完成换电,日均服务人数超过500人次,切实提升了服务效率。
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目前,渭南已建成换电柜13个、智能充电桩600余个,覆盖15个居民小区及核心商圈,服务超过300名外卖骑手,而累计换电次数已突破3万次,自运营以来保持了“零安全事故”的良好记录。这不仅为当地市民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也为电动自行车的推广和普及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充电安全上,渭南市联手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研究院,研发出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智能监测模块,从根本上推动充电安全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方向转型。这个智能模块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异常便会立即切断电源并推送预警信息,进一步降低安全隐患,确保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未来,渭南市还将推出“监测-响应-处置”闭环机制,将智慧消防平台整合的数据发挥到极致,实现“发现隐患即处理”。预计此举可以降低80%以上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火灾风险,为市民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渭南的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正是将技术与服务结合的典范,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总之,渭南市在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的建设上,不仅体现在数量的提高,更在于质量和安全的保障。这些努力,正是为了让市民在出行中,无论是骑行还是充电,都能更加顺畅、安心。期待在未来,渭南的电动自行车出行能更加便捷,为每位市民都带来更多的便利与安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